各有关单位、专家:
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组织起草的团体标准《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苏梦9号’西瓜栽培技术规程》、《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塑料大棚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 2024 年5 月1 日前将《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附件8)回复至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回复意见的按无意见处理。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广
联系电话:025-84390434 13770585607
邮 箱:48736710@qq.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钟灵街50号
附件如下:
附件1-1《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1-2《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2-1《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2-2《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3-1《‘苏梦9号’西瓜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3-2《‘苏梦9号’西瓜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4-1《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4-2《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5-1《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5-2《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6-1《塑料大棚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6-2《塑料大棚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7-1《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附件7-2《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附件8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
特此公告。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表
标准名称 | |||
填表人 | 工作单位 | ||
联系电话 | E-mail | ||
日期 | 年 月 日 | ||
团体标准征求意见与建议 | |||
序号 | 征求意见稿中章节编号或者相关内容 | 修改意见及理由或依据 | 备注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二)目的和意义
西瓜、甜瓜是江苏重要的园艺经济作物,在我国蔬果生产、消费中占据了十分重要地位,全省现有西甜瓜栽培面积达233.9万亩,产量722.7万吨,产值302.8亿元,居全国前六,是全国夏季西甜瓜重要优势产区。随着江苏省对高效农业重视,扶持政策优化完善,西甜瓜种植平稳发展,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但是随着西甜瓜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限增长,西甜瓜病害发生日益严重,成为影响西甜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枯萎病和亚隔孢壳属(Stagonosporopsis)为害引起的蔓枯病是西甜瓜生产上的两种主要病害。目前江苏地区设施栽培低温多湿、寡照等生态环境条件及常年连作伴随病菌量加大,导致枯萎病、蔓枯病高发、重发,生产上往往植株死亡率可达30%~40%,严重可达80%以上,加剧了农药化肥滥用,影响品质和质量安全,已成为制约我省西甜瓜生产的重要因素。
生产上发生西甜瓜枯萎病、蔓枯病后,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使得西甜瓜枯萎病、蔓枯病等防治成为生产上的难点。因此,培育及推广优质复合抗病西甜瓜新品种是控制枯萎病、蔓枯病最为环保、经济有效的办法。所以开展现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复合抗病性鉴定是开展西甜瓜多抗育种研究及品种推广的重要工作。抗病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而合适高效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技术方法又是抗病性鉴定的关键,所以制定出准确、可靠、快速的复合鉴定技术,可以提高抗病育种的工作效率,加速育种的进程。同时抗性品种的应用与抗性鉴定方法结合,有利于加速西甜瓜优质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
目前,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的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多采用单一接种鉴定,效率低、耗费种子等试验材料多,且不同批次试验不稳定。另外传统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双重抗性鉴定不是在同一植株上同时鉴定的,影响结果一致性,拉长鉴定周期。目前为止尚无统一规范可参考的复合鉴定技术标准。因此为更加简便、高效鉴定西瓜甜瓜品种(系)对枯萎病、蔓枯病抗性,对西瓜甜瓜枯萎、蔓枯病的抗性品种(系)鉴定严格把关,针对当前单一接种为主的技术不足,亟需制定适合大量快速抗源筛选,能够避免不同病害发病交互影响病情观察和统计结果,且鉴定结果更快速准确的抗病性复合鉴定技术规程。规范西甜瓜品种(系)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程序,为大批量筛选抗性品种资源提供技术规程,可以推动西甜瓜抗枯萎病、蔓枯病育种,保障西瓜甜瓜种业提升。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成立《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主要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创新团队专家和科研骨干组成。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修订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国内外西甜瓜枯萎病、蔓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数据,开展调查、实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 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参考数据,起草了《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又邀请了从事瓜类育种栽培、植物病害、标准化研究等有关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专家及同行的建议,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和论证,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修改调整、删减,分析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 将《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发送相关专家和西甜瓜育种企业等有关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征求意见。省西瓜甜瓜协会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完善,标准编制组对征得的相关意见进行整理,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将标准送审稿、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报送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备案。协会按照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最终进行结果的发布。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标准制订主要起草人为姚协丰、徐建、朱凌丽、徐锦华、刘广、张曼、娄丽娜、羊杏平、侯茜、刘金秋。
姚协丰: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负责标准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调研和执笔起草工作;负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检索西甜瓜苗期抗枯萎病、蔓枯病鉴定技术研究现状,标准的起草及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徐建: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的病原菌准备、接种等技术参数分析,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朱凌丽: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的西甜瓜苗期管理、病害的调查、技术参数的研究;
徐锦华: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广: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张曼: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娄丽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羊杏平: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提出并负责技术总指导等工作;
侯茜: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金秋: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适用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参考和引用以下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DB32∕T
1994-2012
、DB32/T 1189-2008西瓜甜瓜穴盘育苗技术方法。同时也参考专利“一种西甜瓜枯萎病和蔓枯病苗期联合抗性快速鉴定方法(CN201711338048.3)”,前期在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菌株收集,品种抗性鉴定与抗性资源收集积累方面具有菌株、品种(系)、方法实践方面的明显优势,特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前期在西甜瓜枯萎病、蔓枯病品种资源抗性鉴定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方法为依据,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建立了枯萎病苗期活体和蔓枯病离体叶片复合抗性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制定适合大量快速抗性种质筛选,能够避免不同病害发病交互影响病情观察和统计结果,且鉴定结果更快速准确的技术规程。
(三) 主要技术内容
适用于西瓜甜瓜等瓜类品种(系)对枯萎病、蔓枯病苗期抗性鉴定及抗性评价工作。本标准规定了西瓜甜瓜品种(系)苗期对枯萎病、蔓枯病抗性鉴定及抗性评价的病原菌准备、西瓜甜瓜苗期管理、病原菌接种、病情调查、抗性分级等复合抗性快速评价技术要求内容。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前期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及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优质抗病中小型大棚西瓜新品种选育CX(14)2004,课题三:西瓜多抗性苗期联合鉴定与评价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开展了华东主产区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病原菌收集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研究建立了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并且在菌株收集鉴定分析(Li PF et al, J. Phytopathol., 2015; Mason NJ et al, Plant Dis., 2019 ; Yao XF et al, Plant Dis.,2020)、抗性品种种质资源鉴定应用(李苹芳等,中国瓜菜, 2015; Yao XF et al, Front. Microbiol., 2016; 姚协丰等, 中国瓜菜, 2017; 朱凌丽等, 江苏农业学报, 2020)等方面拥有文章等成果要素积累与支撑。我们牵头制定的 “设施西甜瓜优质绿色双减简约化栽培技术”也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同时形成了专利“一种西甜瓜枯萎病和蔓枯病苗期联合抗性快速鉴定方法(CN201711338048.3)”,这些技术基础为制定合格规范的西瓜甜瓜苗期抗枯萎病、蔓枯病的复合鉴定技术规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苗期活体和离体叶片复合抗性接种鉴定方法,优点在于,克服了“以往鉴定方法病害发病交互影响,病情指数偏高,易产生误导性结果;由于枯萎病菌对感病植株致命性,导致对感枯萎病材料无法同时进行多抗性苗期鉴定试验,后期仍需要进行不同批次的蔓枯病单独接种试验;另外传统双重抗性鉴定不是在同一植株上同时鉴定的,影响结果一致性,拉长鉴定周期”等缺点。苗期活体和离体叶片接种复合抗性鉴定技术可以实现同植株同时鉴定两种病害抗性,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节约种子等试验材料,且可操作性强,适合大量快速抗源筛选,品种对任何一种病原菌感病致死不影响品种后续对其它病害抗性鉴定的筛选。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可提升我省设施西瓜甜瓜抗病育种效率,加速育种的进程,推动西甜瓜种业上台阶;可以提供高质量抗性品种资源,实现减肥减药省工增效,提高我省西甜瓜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无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使用对象:从事西瓜甜瓜育种、品种试验、推广等相关人员。
建议宣贯实施计划:借助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和江苏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等体系示范基地平台,进行西瓜甜瓜品种(系)苗期抗枯萎病、蔓枯病的复合鉴定技术规程推广应用,通过专题讲座、培训会等加大标准宣传、执行和推广应用力度,提升我省西瓜甜瓜抗性种质资源筛选利用,提高西瓜甜瓜种业质量。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7—2024
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watermelon and melon varieties(lines)of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and Gummy Stem Blight at seedling stage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注意事项 3
5 苗期联合抗性鉴定方法 3
6 病害分级与鉴定 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协丰、徐 建、朱凌丽、徐锦华、刘 广、张 曼、娄丽娜、羊杏平、侯 茜、刘金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瓜甜瓜品种(系)苗期对枯萎病、蔓枯病抗性鉴定及抗性评价的病原菌准备、西瓜甜瓜苗期管理、病原菌接种、病情分级、调查、抗性分级等联合抗性快速评价技术要求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西瓜甜瓜等瓜类品种(系)对枯萎病、蔓枯病抗性鉴定及抗性评价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2/T 1189-2008 西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DB32∕T
1994-2012
甜瓜春提早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术语和定义
病情分级 disease grade
根据植株或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植株发病程度或者叶片病斑大小而进行定量化描述。
发病率 rate of infected(RI)
西瓜甜瓜发病植株数占总调查植株数的百分比. 发病率以Ri表示,数值以%计,按公式(1)计算。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DI)
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以离体叶片为单位,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按公式(2)计算。
注意事项
(1)注意用于蔓枯病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黄瓜材料需要选择新鲜采摘的黄瓜果实。(2)用马铃薯液体培养液制备培养枯萎病菌孢子过程中,建议在培养液中加入链霉素等抗生素,防止细菌污染。(3)枯萎病接种鉴定过程主要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条件,粗放的环境条件下,建议避开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环境温度宜控制在26±2℃,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枯萎病发病。(4)注意接种后每天都要定期观察发病情况。
苗期联合抗性鉴定方法
对照品种(系)
联合抗性鉴定中需选用一个感病对照和一个抗病对照。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抗病感病对照可按表1选择。
表1 对照品种列表
抗病对照 | 感病对照 | |
西瓜枯萎病 | 卡红 | 蜜宝 |
西瓜蔓枯病 | PI189225 | 苏蜜1号 |
甜瓜枯萎病 | 长香玉 | 苏甜二号 |
甜瓜蔓枯病 | PI200819 | 白皮脆 |
待鉴定品种(系)育苗及管理
西瓜育苗管理按照
DB32/T 1189-2008 执行,甜瓜育苗管理按照 DB32∕T
1994-2012 执行。待出苗后长至3-5片真叶,备用。
活体接种枯萎病菌后的西瓜甜瓜植株,定植于装有灭菌育苗基质的直径为10cm的营养钵中,置于26±2℃的温室培养管理,待后续观察病情。
接种病原菌选择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 niveum (E. F. Smith) Snyder & Hansen),西瓜枯萎病菌以生理小种1为优势小种,为此宜选用1号生理小种 Race1。甜瓜枯萎病菌株用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
melonis
(Leachet currence) Snyder et Hansen)。蔓枯病菌株(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 DBJSSY2)采用从病田收集、分离、纯化,并经致病性鉴定后所得的致病性强且稳定的株系。
病原菌孢子繁殖准备
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准备:取西瓜枯萎病菌接种于马铃薯固体培养基(葡萄糖 20g,马铃薯200 g,琼脂15g, 水1000 mL),26±2℃培养5天,再将培养好的枯萎病菌丝块接种于马铃薯培养液(葡萄糖 20g,马铃薯200 g,水1000 mL),26±2℃,150r/min暗培养5-7天,4层纱布过滤后,加无菌蒸馏水稀释,用血小球计数板计数,配制成浓度为5×105个孢子·mL-1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蔓枯病菌孢子悬浮液准备:取蔓枯病病菌接种于马铃薯固体培养基(葡萄糖 20g,马铃薯200 g,琼脂15g, 水1000 mL),26±2℃,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培养5-7天。选取新鲜无伤口的黄瓜经流动水冲洗干净后,75%酒精擦拭表面,晾干后,在黄瓜表面轻微削去小块表皮,培养好的菌株用直径0.7cm的灭菌打孔器打取菌丝块,菌丝块倒置于黄瓜伤口上,培养箱中26±2℃暗培养,5-7天后根据分生孢子产生情况,用刀片刮取,研磨,4层纱布过滤后,加无菌蒸馏水稀释,用血小球计数板计数,配制成5×105个孢子·mL-1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离体叶片准备
取直径9cm的培养皿,底部铺设用苯并咪唑植物保鲜水溶液(11.8mg/L)浸湿的滤纸,然后从之前准备的未接种枯萎病的健康植株上每株取下第二节位真叶,放置于滤纸上,以备蔓枯病菌接种用。
枯萎病苗期活体和蔓枯病离体叶片复合接种方法
枯萎病苗期活体接种:将前期在穴盘中长至3-5片真叶的待用植株小心取出,将根部用清水洗净,吸水纸吸去水分,再浸在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中,5min后将幼苗移栽于装有灭菌基质,直径为10cm的营养钵中,置于26±2℃温室培养,接种3天后开始观察并统计病情。
蔓枯病离体叶片接种:使用喷壶(雾化率98%)将蔓枯菌孢子悬浮液(添加1% Tween 80)均匀喷到准备好的同批次离体叶片上,每个叶片喷雾至有明显水滴,然后把培养皿放在光照培养箱中保存,培养条件为:温度26±2℃,光照周期24h黑暗,相对湿度约90%,3天后观察病情并统计数据。
病害分级与鉴定
枯萎病分级
枯萎病调查分级:病情分级按6级标准调查记载, 即:
0级:无病症;
1级:子叶萎蔫或部分子叶与真叶轻微萎蔫:
2级:1个真叶萎蔫或子叶较重萎蔫;
3级:子叶及60%以上真叶萎蔫;
4级:整株轻度萎蔫,60%以上枯死,但心叶仍成活;
5级:整株严重萎蔫并枯死;
其中,2级以下为抗病植株,3级以上为感病植株;统计接种后3d叶片,根据发病率进行抗性评价,按公式(1)计算发病率,计算结果分成四个抗性等级,在感病对照发病率达80%以上,判定为鉴定有效,应全面调查,对植株发病数进行计数,计算发病率。
蔓枯病分级
蔓枯病调查分级:根据离体叶片上病斑的大小进行分级,各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级:叶片没有病斑;
1级:叶片病斑面积≤25%;
2级:25%﹤叶片病斑面积≤50%;
3级:50%﹤叶片病斑面积≤75%;
4级:75%﹤叶片病斑面积≤100%。
蔓枯病接种3 d后开始发病,离体叶片出现病斑,在感病对照病情指数达60.0以上时,判定为鉴定有效,应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按公式(1)计算发病率和公式(2)计算病情指数。根据计算结果分为6个等级。
鉴定结果对照分级标准
6.3.1枯萎病抗性评定标准
根据鉴定品种(系)的发病率的大小评定各品种对枯萎病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西瓜甜瓜品种(系)枯萎病抗性评定标准
抗性类型 | 英文缩写 | 发病率 |
高抗 | HR | 0-20% |
中抗 | MR | 21.1%-50% |
中感 | MS | 50.1%-80% |
感病 | S | 80.1%-100% |
根据鉴定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大小评定各品种对蔓枯病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见表3:
表3 西瓜甜瓜品种(系)蔓枯病抗性评定标准
抗性类型 | 英文缩写 | 病情指数 |
高抗 | HR | 0-10.0 |
抗病 | R | 10.1-20.0 |
中抗 | MR | 20.1-40.0 |
中感 | MS | 40.1-60 |
感病 | S | 60.1-80 |
高感 | HS | 80.1-100 |
鉴定记载表格
西瓜甜瓜苗期抗枯萎病、蔓枯病性鉴定原始记录及结果记载表见表4,抗性鉴定记录保存2年以上。
公式(1) …………………………………………(1)
式中:Ri——发病率;ni——发病植株数;nt——总调查植株数。
公式(2) …………………………………(2)
式中:DI——鉴定品种病情指数;dc——相应病级;nc——各病级病叶数;nt——总叶片数。
amax——最高病情分级值。
表4 西瓜甜瓜枯萎病、蔓枯病苗期复合鉴定原始记录及结果记载表
编号 | 品种名称 | 来源 | 枯萎病 | 蔓枯病 | |||||||||||
株数 | 调查病株数并计算发病率 | 枯萎病抗性 | 叶片数 | 调查离体叶片各级叶片发病数并计算发病率及病指 | 蔓枯病抗性 | ||||||||||
病株数 | 发病率(%)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发病率(%) | 病指(%) | |||||||
播种日期: 枯萎病菌接种日期: 枯萎病发病情况调查日期: 蔓枯病菌叶片离体接种日期: 蔓枯病发病情况调查日期: |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二)目的和意义
1. 甜瓜属于高档果品,是人们喜爱的十大水果之一。江苏是甜瓜生产、消费大省,现有甜瓜种植面积达2.5-2.8万公顷,是仅次于新疆、河南、山东的重要甜瓜种植区,甜瓜亩均产值高,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作用显著。随着各地对高效农业重视,甜瓜种植结构逐步优化,特色化、地产化优质生产,满足周年化应用,延长地产甜瓜供应期,提升效益趋势越发明显。
2. 越夏栽培是甜瓜周年生产的重要茬口,可接茬草莓等作物,也可与草莓套种,提高空闲地的利用率。选用耐热优质厚皮甜瓜品种,配套越夏高效栽培技术,产出果实品质好的甜瓜,避开传统秋季茬口甜瓜上市期,提早于8月中下旬至 9 月下旬上市,外地海南甜瓜一般11月份才上市,西北、山东等北方产区已于6-7月基本结束,本地春茬瓜也早已结束,秋季茬口甜瓜未上市,8月底-10月初甜瓜出现上市空档期,也是其他果品类上市空档期,甜瓜消费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显著。另外在本地甜瓜传统秋季栽培中,不良因素较多,后期光照减弱,温度逐渐降低,阴雨天长等,稍有不慎,便会大面积的早衰,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提前到中秋国庆前上市也可避免10月中下旬大量瓜果成熟扎堆上市,缓解厚皮甜瓜后期销售矛盾,规避秋季茬口甜瓜后期降温过快普遍早衰等风险。
3. 由于越夏茬口甜瓜的上市期的突出优势,消费需求旺盛,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省内泰州、南通、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苏州、无锡等甜瓜主产区及特色种植产区,开展越夏甜瓜推广种植都在逐年扩大,品种与技术需求不断增加。高温是限制越夏生产的关键因子,因此厚皮甜瓜越夏栽培对品种及管理技术要求高,有别于传统早春及秋季茬口栽培。近年来,一方面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华东地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波市农科院等科研育种单位在选育长势稳健、抗性强、座果节位低、雌花发育正常和果实品质优异等耐热厚皮甜瓜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成功培育出了‘甬甜7号’、‘苏甜碧玉’等适合越夏的耐热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为越夏厚皮甜瓜生产提供种源保障。另一方面,越夏茬口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降温、除湿、防病虫,近几年通过遮阳降温、通风等设施条件与方法的改善,对越夏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进行改进,通过试验集成,也为成功实现甜瓜越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4. 但是近年来越夏厚皮甜瓜生产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未能科学选用适合越夏栽培的品种,配套育苗降温、除湿、防病虫害、水肥管理等措施不当,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另外由于品种技术不匹配,造成甜瓜腔大、肉绵、水分不足、口感差等,品质也难以满足市场要求。而到目前为止,生产上仍缺乏科学有效且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越夏厚皮甜瓜生产技术标准。所以根据适宜品种及适宜季节的栽培技术要求,亟需提出相应的越夏厚皮甜瓜生产技术规范,提升我省及周边越夏甜瓜栽培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甜瓜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百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修订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江苏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栽培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数据,开展调查、实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参考数据,起草了《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又邀请了从事蔬菜栽培、瓜类育种栽培、标准化研究等有关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专家及同行的建议,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和论证,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修改调整、删减,分析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 将《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发送相关专家和生产企业、经营主体等有关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征求意见。省西瓜甜瓜协会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完善,标准编制组对征得的相关意见进行整理,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将标准送审稿、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报送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备案。协会按照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最终进行结果的发布。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标准制订主要起草人为姚协丰、朱凌丽、冯翠、徐建、羊杏平、徐锦华、刘慧颖、潘聪、张曼、娄丽娜、刘广、侯茜、刘金秋。
姚协丰: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负责标准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调研和执笔起草工作;负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检索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研究现状,标准的起草及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朱凌丽: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的调研、技术参数的研究;
冯翠: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参与《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的调研、技术参数的研究;
徐建: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的栽培管理、采收等技术参数分析,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羊杏平: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徐锦华: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慧颖: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潘聪:技术员,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张曼: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娄丽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广: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侯茜: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金秋: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适用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参考和引用以下标准:GB/T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GB/T 23416.3-2009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瓜类;本标准引用《NY/T 391-202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范了大棚甜瓜生产环境的要求;引用《NY/T 393-202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规范了生产对肥料农药使用的要求;引用《NY/T 3441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规范了废弃物处理要求。
(三) 主要技术内容
1、适用范围: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
2、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厚皮甜瓜塑料大棚越夏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种子种苗、整地作畦、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等内容。
产地环境:根据瓜类生长所需土壤条件,明确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轻、中壤。也规范了连作田块应水旱轮作3年~5年。基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4-2021的规定。
栽培季节:明确塑料大棚,5月初-7月上旬开始播种,5月下旬~7月中旬定植,8月中下旬~9月下旬采收。
种子种苗:规定了适宜越夏专用品种。规定了穴盘育苗方法及1叶1心健康种苗成苗标准。规定了播前种子消毒,基质消毒,苗床遮阳防虫,放风透气,防高脚苗等。
整地准备:传统甜瓜生产用肥量大,越夏栽培有别传统栽培,规定基肥用量比春季常规栽培减少三分之一,所以本标准规定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kg,硝酸钙5kg~10kg,复合肥(N:P:K=17:17:17)5kg~10kg,不使用含氯化肥。规定定植前深翻土地,条施深施基肥后耙细作高畦。做好三沟配套,排水沟保持通畅(深30cm以上),做到雨停水干。
定植:依据不同栽培方式所需密度差异,本标准规定了爬地式栽培:株距50cm,行距2m,亩栽500株~600株。立架式栽培:株距45cm,窄行距60cm,宽行距90cm,每亩1200株左右。
栽培管理:本标准规定了缓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的温湿度、水肥、植株等管理差异要点。缓苗后棚内覆草降地温,伸蔓期控制肥水湿度,防徒长,幼果鸡蛋大小时,追施膨瓜水肥,滴灌追施水溶性钙肥(黄金钾钙宝)2kg~3kg,成熟期控制灌水,采收前7d~10d停止浇水。通过遮阳及通风控制棚温。开花后20d~30d,加大昼夜温差,注意风口通风降湿,利用膜下滴灌,揭膜通风等降低湿度。整枝与留果,花期人工辅助或蜜蜂授粉,及时疏果。规定了选择11节~13节雌花坐果,比传统秋季栽培降低两节等要点。
病虫害防治:坚持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栽培,双色地膜覆盖、滴灌等控制棚内温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及时整枝、清除残体,清洁棚室。防虫网、悬挂黄板等驱避虫害,发现病虫害,及时选用生物源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适时采收:授粉标记法记录成熟期,瓜位叶焦黄,果实散发瓜香味时可采收,一般单瓜重以2kg~3kg为宜。果实发育至40~42d及时采收,采收时果柄处剪成“T”字形,延长保鲜期,下午瓜温较低、瓜面无露水时采收。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在团队多年甜瓜生产育种及品种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越夏茬口甜瓜,消费需求旺盛,产品在需求量与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受到各地种植户和市场的青睐。消费端有需求,生产端种植意愿强烈,但是每年生产上问题也不断,苗期遮阳控苗不足、生长期高温坐花坐果困难,病虫害多发难控,从而导致越夏甜瓜的减质、减产,致使生产者遭受损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产技术不配套,大多直接套用春茬或者秋茬甜瓜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事实上越夏厚皮甜瓜除了上市时间“独树一帜”,越夏厚皮甜瓜的栽种模式及品种选择也和正常品种与栽培要求有所不同。区别于传统的秋季栽培,耐热厚皮甜瓜越夏栽培技术,在茬口安排、环境调控、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留果节位,田间管控等方面需要更为精细化配套技术。
(2)生产上由于生产技术不配套,栽培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已经影响到越夏甜瓜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导致越夏厚皮甜瓜发展受阻,因此亟需提出相应的生产技术规范,为促进越夏厚皮甜瓜生产及品种的推广进程,统一生产技术标准,为广大越夏厚皮甜瓜生产者提供依据,实现越夏高品质厚皮甜瓜产品产出。越夏栽培是甜瓜周年化生产的重要茬口,有别于传统早春及秋季茬口,提出相应的配套生产技术规程,避免操作不规范导致损失,对于保障生产出高品质越夏甜瓜产品,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越夏茬口厚皮甜瓜生产及越夏甜瓜品种开展配套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从而可以指导生产者规范种植,避免技术不足造成损失,进而实现优质、高效、增收的目的,为进一步为促进甜瓜本地化、优质化、周年化供应提供技术支撑。
(3) 越夏栽培是甜瓜周年生产的重要茬口,可接茬草莓等作物,提高空闲地的利用率,增加效益,越夏茬甜瓜,提早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上市,此时甜瓜价格在10~30元/kg,较传统春秋茬甜瓜效益至少增加1倍,本标准制定实施,可促进和规范越夏厚皮甜瓜生产,提高种植户收益,经济效益显著。越夏甜瓜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可以指导生产者规范种植,避免损失,实现优质生产,促进甜瓜本地化、优质化、周年化供应,提升我省及周边设施甜瓜栽培技术水平和促进甜瓜等农产品的质量建设,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对于增强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社会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本标准作为生产技术标准,并不涉及有关国家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环境质量要求等有关强制性标准或强制性条文等的要求,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予以颁布实施。建议使用对象:从事甜瓜生产主体,开展品种技术推广等相关科研与农技推广人员。
宣贯实施计划:建议借助国家、江苏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等体系示范基地平台,进行“塑料大棚越夏厚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通过专题讲座、培训会等加大标准宣传、执行和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等行业协会,给与会员单位及个人优先使用标准技术内容。依托我省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对甜瓜生产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荐实施本标准。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6—2024
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mmer stubble muskmelon in plastic greenhouse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栽培季节 1
6 种子种苗 1
7 整地作畦 2
8 定植 2
9 栽培管理 2
10病虫害防治 3
11采收 4
12废弃物处理 4
13生产记录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江苏上膳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百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协丰、朱凌丽、冯 翠、徐 建、羊杏平、徐锦华、刘慧颖、潘 聪、张 曼、娄丽娜、刘 广、侯 茜、刘金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厚皮甜瓜塑料大棚越夏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种子种苗、整地作畦、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塑料大棚厚皮甜瓜越夏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51057-2015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GB 13735-2017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T 23416.3-2009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 瓜类
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5-2021 有机肥料
NY/T 3441 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DB3201/T 1086-2022 甜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甜瓜越夏生产 summer stubble muskmelon production
在立夏至初秋,创造适宜甜瓜生长的环境,利用遮阳网、防虫网、覆草等方式遮阳、降温、降湿,防虫防病,从而使甜瓜安全越夏生长的一种保护地栽培方式。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2021的规定,地块宜选择地势高燥、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轻、中壤,种植过瓜类作物的连作土壤,宜使用嫁接苗。连作田块需水旱轮作3~5年。
栽培季节
12月上旬~3月中旬均可播种,1月中旬-4月中旬定植。
种子种苗
品种选择夏秋季专用品种,比如网纹甜瓜品种‘蜜绿’,哈密瓜品种‘甬甜7号’、‘苏甜碧玉’,厚皮洋香瓜品种‘金香玉’。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1标准要求。
育苗选用良好透气性的优质商品基质,50孔穴盘育苗,每穴1粒种子,播种深度约1cm,早晚浇水,避免高温期浇水,一次性浇透水,减少浇水次数。覆土后盖遮阳网降温,出苗后配备防虫网。嫁接育苗按照DB3201/T 1086-2022标准执行。种苗标准需达到1叶1心,根系良好,子叶完整,整齐一致,无病虫害。
整地作畦
定植前深翻土地,按NY/T
394-2021标准,施足基肥,每亩施用符合NY/T 525-2021标准的有机肥500kg,硝酸钙5kg~10kg,复合肥(N:P:K=17:17:17)5kg~10kg,不使用含氯化肥。施基肥后耙细作畦,8米大棚起三畦,6米大棚起两畦,每畦铺设滴灌带,黑白双色地膜覆盖(地膜符合GB 13735-2017标准),爬地式栽培:畦高30cm、宽2m~2.5m,畦沟宽40cm~50cm。立架式栽培:畦宽1m左右,畦面呈龟背形(高30cm),畦和畦之间开50cm宽,20cm深的浅沟,三沟配套,棚外四周开深沟,快速排水,雨停水干。
定植
采用小苗定植,以生理苗龄为1叶1心苗为宜,定植苗保证幼苗茎叶和根系所带基质土块的完整,定植深度以没过基质块为宜,嫁接苗定植时,嫁接口应高出畦面1cm~2cm。每畦栽植1行。选阴天上午或者晴天傍晚移栽,浇足定根水,定植后3d注意浇缓苗水。定植2~3 d内温度过高,利用大棚外侧或内侧覆盖六针遮阳网(遮光率80%左右)降温,早盖晚揭。
定植密度:爬地式栽培为株距50cm,行距2m,每亩栽500~600株。立架式栽培为株距45cm,窄行距60cm,宽行距90cm,每亩栽1200株左右。
栽培管理
9.1 温度管理
缓苗活棵的3~5天棚内温度控制在40℃以内,超过35℃时,六针遮阳网覆盖和通风降温。缓苗活棵后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30℃~35℃左右。缓苗后伸蔓期及开花前,超过32℃时开启侧风口,利用麦秆或稻草覆盖棚内地面,降低地温,增强甜瓜根系活力,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夜温保持在20℃以上;授粉期打开风口降温,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待棚温达35℃时再逐步打开风口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及夜间温度。
9.2 水肥管理
9.2.1 缓苗期
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每株0.5kg为宜。
9.2.2 伸蔓期
缓苗后浇足一次伸蔓水,伸蔓期不再浇水,如确实干旱,可在瓜蔓长30cm~40cm时滴灌浇一次水,以土壤湿润为宜。当主蔓长到40cm~60cm时,及时追肥,每亩随滴灌追施水溶性钙肥2.0 kg~3.0 kg。
9.2.3 开花坐果期
授粉期间,在施足有机肥的条件下,坐果前可不施肥, 如果发现缺肥可追施平衡型复合肥每667m2 不超过5kg, 但不要偏施氮肥,,控制水肥,防止秧蔓徒长。
9.2.4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
当瓜幼果长到拳头大小时, 施1次膨瓜肥,一般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30)每亩10kg,高钾肥2kg,磷酸二氢钾叶面肥3kg。往后每隔7~10天每亩冲施高钾肥2kg及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15kg,施用2次。上网纹初期,控水3天,防止裂纹开裂。3天后补充水分和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往后7天控水,直到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
9.3 植株管理
9.3.1 整枝理蔓
宜晴天整枝。立架栽培:单蔓整枝,选秧蔓11~13节子蔓第一雌花(蕾)坐果,坐果子蔓1叶摘心,每蔓留25~28片左右叶摘心打顶。顶端可留1~2子蔓作营养枝,清除多余子蔓。地爬栽培:双蔓整枝,主蔓3~4片叶时摘心,选留2条健壮子蔓向两侧引导爬行,以子蔓9~11节上孙蔓雌花坐瓜,坐瓜孙蔓留1~2片叶摘心,促进雌花发育,8节以下孙蔓全部疏掉,16~18节左右子蔓摘心。
授粉后30d,去掉植株底部5~6片叶,增强底部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营养充分供给果实。
9.3.2 促进坐果
人工辅助授粉,每天上午6:30~10:30将当天开放的雄花花粉蘸在当天开的留果节位的雌花柱头上;蜜蜂授粉,选用耐高温性较好的意大利蜜蜂,雌花开放前2~3天, 保证每亩一箱蜜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0.1% 氯吡脲 SL),选择雌花开放前1~2天用稀释的生长调节剂涂抹瓜柄或喷施在授粉雌花的子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
9.3.3 疏果留瓜
坐果3~5天后果实有鸡蛋大小时,每条主(子)蔓选留1个发育较好、果形端正优美的果实,其余果实全部摘除,爬地栽培每株选留1~2个瓜,立架栽培每株选留1个瓜。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坚持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GB/T
23416.3-2009 的要求。
10.2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排水沟通畅,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打杈、疏果、清除病弱残体,清洁棚室;采用高畦栽培,控制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10.3 物理防治
黑白双色地膜覆盖、40目防虫网、悬挂黄板驱避和诱杀蚜虫、粉虱。
10.4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NY/T
393-2020的相关规定。病害以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蔓枯病、疫病为主;虫害以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等为主,具体方法参见附录表A.1。
10.5 生物防治
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昆虫性信息素引诱,苦参碱水剂喷雾等方法防治虫害。利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防治病害。
采收
11.1 采收时期
采用授粉标记法记录成熟期,根据品种熟期35~50d不等,瓜位叶焦黄,果实散发瓜香味时可采收,一般单瓜重以2kg~3kg为宜。
11.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剪刀,将果柄带一段瓜蔓剪成“T”字形,增加耐贮能力。去除腐烂果,以免污染正常果,降低货架期。宜在下午瓜温较低时采收,高温季节应傍晚采收。
废弃物处理
应符合NY/T 3441的相关规定。大棚瓜田的废旧农膜需分类回收处理,甜瓜生产过程及采收后残留在田间的甜瓜植株藤蔓进行堆肥及无害化处理。
生产记录
做好生产记录,并保存3y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一)任务来源
(二)目的和意义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et Nakai)栽培经济效益高,为江苏省重要的园艺作物,年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其中85%以上为保护地栽培,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小拱棚等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西瓜适应性较强,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最佳。喜弱酸性,pH值5~7为宜。
设施西瓜生产中,由于受田块、设施限制及大水大肥等传统种植习惯影响,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及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我省西瓜优质高效生产的主要问题,降低了设施西瓜生产的效益。嫁接砧木的使用和嫁接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之一。我省西瓜品种众多,但是8424是主导品种之一。苏壮2号是我省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南瓜类型砧木品种,抗性强,耐低温弱光性能好,对西瓜品质影响小,是高品质西瓜的嫁接砧木品种。制定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将有助于促进我省西瓜栽培方式、栽培效益的提升,对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标准根据江苏设施西瓜生产实际,通过嫁接育苗技术、定植后的管理等田间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增强植株抗性,减少肥料及农药的施用,增加西瓜的产量,改善嫁接西瓜的品质。执行本标准,年推广面积5000亩以上,减少农药使用2~3次,亩效益增加300~500元,每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0万元以上,有利于我省设施西瓜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立《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修订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江苏设施西瓜生产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试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起草《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邀请了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部门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重点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主要编写人员有刘广、尤春、羊杏平、徐锦华、刘金秋、侯茜、张曼、姚协丰、娄丽娜、徐建、朱凌丽。
刘广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起草;羊杏平提出并负责技术总指导;尤春、徐锦华、刘金秋、侯茜、张曼、姚协丰、娄丽娜、徐建、朱凌丽负责调研与资料收集等工作。
刘广: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负责标准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调研和执笔起草工作;负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检索‘8424’西瓜栽培技术研究现状,标准的起草及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刘海全:总经理,南京横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尤春:推广研究员,盐城市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羊杏平: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提出并负责技术总指导等工作;
徐锦华: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的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的调研、技术参数的研究;
刘金秋: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调研与资料收集等工作。
侯茜: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张曼: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姚协丰: 副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娄丽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徐建: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朱凌丽: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确定苏瓜协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主要参照现行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391-202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441-2019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DB32/T 1189-2008 西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DB32/T 1528-2009西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 32/T 1814-2011 西瓜基质育苗种苗质量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深入调研了解生产上种植技术规范,根据‘8424’嫁接西瓜品种特性,结合查阅资料及试验数据,制定本标准。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起草时参照2022、2023年在南京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横溪)、泗洪县科园种苗中心(泗洪)、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海门)、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农村工作局试验基地(淮安)、宿迁农科所试验基地(宿迁)等5个试点开展的西瓜砧木‘苏壮2号’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数据和结果。‘苏壮2号’在2022、2023年江苏省西瓜砧木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较好。
2022年区域试验结果:2022年苏壮2号嫁接西瓜嫁接成活率为92.1%,高于对照京欣砧4号。苏壮2号与对照京欣砧4号在全生育期、果实发育期及第一雌花节位上差异不大,2022年全生育期118.5天,果实发育期35.0天,第一雌花节位7.1。苏壮2号嫁接西瓜平均单瓜重3.6kg,果型指数1.0,皮厚0.9cm,中心糖含量11.4,边糖含量9.5,折合亩产量2722.8kg,长势较强,坐果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高抗西瓜枯萎病。
2023年区域试验结果:2023年苏壮2号嫁接西瓜嫁接成活率为93.4%,高于对照京欣砧4号。苏壮2号全生育期122.8天,果实发育期35.6天,第一雌花节位7.8,与对照京欣砧4号在全生育期、果实发育期及第一雌花节位上差异不大。苏壮2号嫁接西瓜平均单瓜重4.9kg,果型指数1.0,皮厚0.9cm,中心糖含量11.2,边糖含量9.2,折合亩产量3073.4kg,长势较强,坐果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高抗西瓜枯萎病。
2023年生产试验结果:苏壮2号嫁接西瓜嫁接成活率为93.4%,高于对照京欣砧4号。苏壮2号全生育期122.8天,果实发育期35.6天,第一雌花节位7.8,与对照京欣砧4号在全生育期、果实发育期及第一雌花节位上差异不大。苏壮2号嫁接西瓜平均单瓜重4.9kg,果型指数1.0,皮厚0.9cm,中心糖含量11.5,边糖含量9.0,折合亩产量2979.0kg,长势较强,坐果性较好,抗逆性较强,高抗西瓜枯萎病。
在多年充分了解西瓜砧木‘苏壮2号’嫁接西瓜‘8424’品种特征特性、适应性以及生产技术栽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主要技术指标如下: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方式、种植期、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等标准。这些标准技术指标的明确,既满足了江苏地区设施保护地早熟西瓜生产的技术要求,又可以促进‘8424’西瓜的绿色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尽快颁布,并及时开展宣贯和培训,促进生产方式更新,规范西瓜生产过程,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绿色产品,促进健康生活。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20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5—2024
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Watermelon ‘8424’ grafted with Suzhen No.2 in plastic greenhouse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与栽培季节 1
5 种子种苗 2
6 移栽 2
7 栽培管理 2
8 病虫害防治 3
9 采收 4
10 废弃物处理 4
11 生产记录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盐城市蔬菜研究所、南京横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 广、刘海全、尤 春、羊杏平、徐锦华、刘金秋、侯 茜、张 曼、姚协丰、娄丽娜、徐 建、朱凌丽。
西瓜8424+苏壮2号嫁接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西瓜8424’嫁接西瓜生产的产地环境与栽培季节、种子种苗、移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废弃物处理、生产记录等。
本文件适用于‘西瓜8424’嫁接西瓜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475-2006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 16715.1-2010 瓜类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21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441-2019 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DB 32/T 1189-2008 西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DB 32/T 1528-2009 西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DB 32/T 1814-2011 西瓜基质育苗种苗质量
术语和定义
3.1苏壮2号 Suzhuang No.2
西瓜嫁接砧木品种苏壮2号为南瓜类型一代杂种,出苗整齐,茎杆青绿,粗壮,髓腔紧实,子叶平展、大小适中,嫁接易操作。亲和性好、成活率高,高抗西瓜枯萎病,前期耐寒、后期耐热性突出。生长稳健,根系发达,后期不易早衰。易坐果,增产效果较好。对西瓜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增加果实的中心糖含量,综合性状优良。
产地环境与栽培季节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2021要求,宜选择交通便捷、光照条件好、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生态条件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
4.2栽培季节
适宜的播种期为1月初~2月中旬,移栽期为2月初~3月中旬,采收期为5月初~6月上旬。采用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形式的多层覆盖保温栽培,可依据田间实际情况增减层数。
种子种苗
5.1种子
品种应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或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并在当地表现优良。种子应符合GB 16715.1的规定。
5.2 种苗
采用穴盘嫁接育苗,应符合DB32/T 1189、DB32/T 1528要求。先播砧木苏壮2号,6-7天后播接穗,6天后进行嫁接。种苗质量达到DB 32/T 1814-2011规定的一级标准。
移栽
6.1移栽时间
嫁接苗具2片~3片真叶时移栽。
6.2整地施肥
移栽前20d进行整地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商品有机肥400~500kg/亩,复合肥(15-15-15)20kg/亩。旋耕机旋耕土壤25cm,机械起垄,6米大棚作两畦,8米大棚作三畦,畦面宽2m~2.5m,畦高30cm,畦间沟宽0.5m,畦面铺滴灌带、地膜。
6.3定植
行距2m~2.5m,株距0.45m~0.5m,每亩定植密度500株~600株。
栽培管理
7.1温度管理
缓苗至伸蔓,白天棚温25℃~35℃,夜间棚温13℃以上。伸蔓至花期,棚温25℃~30℃,夜间棚温13℃以上。授粉期和果实膨大期,白天棚内适宜温度25℃~35℃,夜间15℃以上。果实膨大定个后,白天棚内适宜温度25℃~30℃,夜间15℃以上。自然环境最低温度稳定高于15℃以上后,夜间不闭棚。
7.2 水肥管理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后以控长为主,不宜过多浇水,不追肥。坐果后结合浇水追施肥料。果实鸡蛋大小时施平衡型复合肥(15-15-15)10 kg/亩,果实碗口大小时施高钾型复合肥(15-4-25)10 kg/亩。果实膨大期充分供水,保持土壤半湿润,不宜忽干忽湿。果实成熟前15天内不施肥,成熟前10天内不浇水。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2010 、NY/T 394-2021 的规定。
7.3整枝理蔓
三蔓整枝,保留1条主蔓和2条侧蔓,或在主蔓打顶后保留3条侧蔓。
7.4授粉
以第二朵雌花授粉坐果为宜,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或蜜蜂授粉。如遇连续阴雨,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雌花子房,生长调节剂溶液浓度须根据当日气温按产品说明书严格调节。授粉时标记授粉日期。
7.5留果
一株留一果。以第三雌花授粉坐果为宜,当幼果有鸡蛋大小时,开始留果,选择果形端正、果柄较粗、符合品种特征、大小相似、无病虫伤害的果实保留,摘除坐果节位过低、过高或畸形的幼果。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坚持绿色防控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8.2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减少病虫来源。畅通田间排水沟系,降低棚内湿度。合理整枝理蔓,增强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8.3物理防治
棚室的通风口安装防虫网,田间安装黄板等。
8.4 生物防治
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释放捕食螨等天敌防治害虫。
8.5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GB 12475-2006、NY/T 393-2000的规定。病虫害防治见表1。
表1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病虫害种类 | 防治时期 |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名称剂型 | 用药量 | 安全间隔期(d) | 最多使用次数 | 施用方法 |
白粉病 | 始发期 | 25 %嘧菌酯悬浮剂 | 60-90 mL/亩 | 7 | 喷雾,交替使用 | |
炭疽病 | 始发期 | 560 g/升嘧菌·百菌清 | 75-120 mL/亩 | 7 | 3 | |
蚜虫 | 始发期 | 35 %呋虫胺可溶液剂 | 5-7 mL/亩 | 7 | 2 | |
70 %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 2-4 g/亩 | 7~10 | 2 |
采收
授粉时标记授粉日期,以授粉日期测算采收期。当西瓜瓜皮发亮,花纹清晰,表皮细筋突起,瓜蒂、瓜脐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瓜柄基部茸毛脱净,则西瓜已成熟。
废弃物处理
残余植株可经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按NY/T3441-2019执行。废弃农膜、滴灌带、农药肥料包装物等废弃物进行全回收。
生产记录
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不少于3y。
江苏省西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江苏省西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立项公告,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由江苏省西甜瓜协会归口,根据苏瓜协【2023】第12号文件关于《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等7项团体标准立项公告公示,予以立项。
(二)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江苏省西甜瓜种植面积约230万亩,其中,西瓜种植面积约190万亩,甜瓜种植面积约40万亩。嫁接是西瓜甜瓜克服重茬和土传病害、提高西瓜甜瓜产量和品质简单有效的措施。然而,还未有规范的嫁接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的方法。尤其是葫芦砧木种子,其外壳坚硬,严重制约了种子的生活力。
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不仅直接关系到西甜瓜的生长和产量,还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有利于引导、激励生产者按照标准对西甜瓜砧木种子的质量高效、准确的把握,对于提高种子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旨在为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程序的标准化,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绿色的生产目的。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成立《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标准编写工作小组,主要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创新团队专家和科研骨干组成。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修订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等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试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起草《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邀请了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部门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
4协会按照团体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向全国各行相关专家征求意见,由专家进行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提出建议和指正。征求意见并全部采纳。
5.负责人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意见稿的修改及校订,根据专家们的反馈意见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重点修改,最终进行结果的发布。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主要编写人员有刘金秋、刘广、刘海全、尤春、羊杏平、徐锦华、侯茜、张曼、姚协丰、娄丽娜、徐建、朱凌丽。
刘金秋: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负责标准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调研和执笔起草工作;负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检索东台西瓜栽培技术研究现状,标准的起草及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刘广: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刘海全:总经理,南京横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尤春:推广研究员,盐城市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羊杏平: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提出并负责技术总指导等工作;
徐锦华: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侯茜: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张曼: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姚协丰: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娄丽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徐建: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朱凌丽: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确定苏瓜协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主要参照现行 GB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NY/T 449-2001 农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方法,深入调研了解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规范,结合查阅资料及试验数据,制定本标准。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根据目前西甜瓜日趋扩大的种植规模,嫁接是西瓜甜瓜克服重茬和土传病害、提高西瓜甜瓜产量和品质简单有效的措施。然而,还未有规范的嫁接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的方法。尤其是葫芦砧木种子,其外壳坚硬,严重制约了种子的生活力。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的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对于西甜瓜高效的嫁接栽培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西甜瓜产量及农业生产的效益。对于高品质西甜瓜产品需求日趋上升的产业现状,对于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的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的制定与统一。本标准形成的技术规程对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的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标准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相关定义、技术标准、操作方法也是具有广泛共识。
前期,已进行不同葫芦砧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生活力的测试试验、通过对不同引发方法的测试、筛选出促进葫芦砧木种子发芽效率的4种方法,整理并归纳总结,为后续本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本标准确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的范围、术语和定义、仪器与试剂、砧木种子质量检测试验程序和引发试验程序等标准。
这些标准技术指标的明确,满足了江苏地区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的技术要求,促进西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程序的标准化,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绿色的生产目的。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
六、采用江苏省西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尽快颁布,并及时开展宣贯和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掌握标准的使用方法,以便于尽快投入生产应用,为西甜瓜砧木种子的质量把控及标准化生产提供有效支持。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4—2024
西甜瓜葫芦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方法
Method of testing and priming for seed quality of watermelon & melon rootstock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仪器与试剂 1
5 砧木种子质量检测试验程序 1
6 引发试验程序 3
7 结果表示与报告 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盐城市蔬菜研究所、南京横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金秋、刘 广、刘海全、尤 春、羊杏平、徐锦华、侯 茜、张 曼、姚协丰、娄丽娜、徐 建、朱凌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瓜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西瓜甜瓜砧木种子质量检测与引发。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术语和定义
发芽率(percentage germination)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长成的正常幼苗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引发(priming):种子播前为了促进发芽进行的各种水合处理。
仪器与试剂
仪器
数种板、发芽箱、发芽皿、发芽盘、滤纸,用于砧木种子质量检测;烧杯、量筒、蛭石和烘箱等用于引发。
试剂
1% 四唑溶液、磷酸缓冲液、0.5% 过氧化氢。
砧木种子质量检测试验程序
发芽试验
5.1.1 试验样品的数取
从经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利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300粒种子。通常以100粒为一次重复,3次重复。
5.1.2置床培养
按5.1.1要求,将1/1000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消毒处理的种子均匀地铺于发芽盘上,粒与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置于滤纸床上发芽。
5.1.3控制发芽条件
滤纸床吸足水分后,沥去多余水分即可进行种子的发芽试验;发芽期间必须始终保持湿润,且应注意通风,使种子周围有足够的空气。发芽温度应保持在30℃,仪器的温度变幅不应超过±1℃。
5.1.4发芽势与发芽率测定方法
发芽试验的第4天和第7天,统计记录种子的发芽数、胚根长度和生长状况,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按式(1)计算:
GI=∑
活力指数按式(2)计算:
VI=∑×s
式中:Gt——t日的发芽数;
Dt——相应的发芽日数;
S——平均胚根长。
生活力测定
5.2.1 试验样品的数取
每次至少测定200粒种子,从经净度分析后并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每重复100粒或少于100粒的若干重复。如是测定发芽末期休眠种子的生活力,则单用试验末期的休眠种子。
5.2.2种子的预措预湿
预措是指有些种子在预湿前须先除去种子的外部附属物(包括剥去果壳)和在种子非要害部位弄破种皮。
为加快充分吸湿、软化种皮,便于样品准备,以提高染色的均匀度,通常种子在染色前要进行预湿。水中浸渍,即将种子完全浸在水中,让其达到充分吸胀,它适用于直接浸入水中而不会造成组织破裂损伤的种子。
5.2.3染色前的准备
为了使胚的主要构造和活的营养组织暴露出来,便于四唑溶液快速而充分地渗入和观察鉴定,经软化的种子应进行样品准备。准备方法因种子构造和胚的位置不同而异,瓠瓜等瓜类砧木种子预湿后表面有粘液,可采用种子表面干燥或把种子夹在布或纸间揩擦清除掉。
5.2.4染色
将已准备好的种子样品放入染色盘中,加入1%的四唑溶液以完全淹没种子,移置35℃的黑暗控温设备内或弱光下进行染色反应。染色1-3 h后,倒去四唑溶液,用清水冲洗。
5.2.5鉴定前处理
为便于观察鉴定和计数,将已染色的种子样品,砧木种子剥去种皮和内膜,使胚主要构造和活的营养组织明显暴露出来。
5.2.6观察鉴定
可直接用肉眼或手持放大镜进行观察鉴定。观察鉴定时,确定种子是否具有生活力,必须根据胚的主要构造和有关活营养组织的染色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一般的鉴定原则是:凡胚的主要构造或有关活营养组织全部染成有光泽的鲜红色或染色最大面积大于整体的二分之一,且组织饱满、无明显褐化等现象的种子为有生活力的种子;否则为无生活力的种子。依据鉴定标准,将各部分分开和计数。
引发试验程序
干湿交替处理
种子放于55 - 58℃条件下温汤浸种10 min-15 min,然后将种子置于室温条件下浸种8 h后将种子晾干,重复2次,共进行3次浸种2次晾干,取出后晾干。
干热处理
种子摊成一薄层,35℃条件下预处理24 h,然后50℃条件下处理24 h,接着72℃条件下处理72 h,在机器内自然冷却至室温。注意处理后回水14天进行发芽试验。
0.5% H2O2处理
30℃条件下浸种10 h,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3遍。用H2O2处理后,须马上用吸水纸吸去沾在种子上的H2O2。
引发处理后,种子用蒸馏水清洗2次,滤纸吸干水分,晾干后进行发芽试验和种子生活力检测试验,方法参考5.1和5.2。
基质处理
称取已烘干的蛭石加入蒸馏水(含水量70 %),水量按照基质干重的百分率计算,将种子与蛭石混合均匀(种子:蛭石=1 : 5),30℃-32℃用保鲜膜将容器密封48 h - 72 h。此处理方法可直接进行发芽率的统计,无需再进行发芽试验。南瓜种子约40 h-48 h即可进行发芽率统计,葫芦种子约48 h-56 h即可进行发芽率统计。
结果表示与报告
计算各个结果种有生活力的种子数,重复间最大容量许差距不得超过GB/T3543.7-1995表2中的规定,平均百分率计算到最近似的整数。
在5.2的结果报告单中,要填报“四唑测定有生活力的种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苏梦9号’西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二)目的和意义
‘苏梦9号’西瓜品种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在生产中已经获得种植户的认可,但是栽培特性与传统西瓜相比有差别,‘苏梦9号’西瓜适应嫁接栽培,栽培时肥料使用量、温度管理等有别于其他品种,
《‘苏梦9号’西瓜高品质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可以提高‘苏梦9号’西瓜品种栽培品质,降低肥料使用量,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苏梦9号’西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修订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东台西瓜生产技术现状和技术需求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试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起草《大棚西瓜轻简化生产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邀请了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部门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重点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主要编写人员有张朝阳、孙玉东、徐兵划、顾妍、黄大跃。
张朝阳:副研究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起草;
孙玉东:研究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徐兵划:副研究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顾妍:助理研究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黄大跃:助理研究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确定苏瓜协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与现行其他农业或国家标准无发生技术冲突。主要参照现行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5 有机肥料、NY/T884生物有机肥、DB32/T 1189 西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深入调研了解生产上种植技术规范,结合查阅资料及试验数据,制定本标准。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在多年充分研究江苏省主产区西瓜生产方式,确定了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与栽培设施、栽培方式及种植期、育苗、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废弃物处理、记录等标准。这些标准技术指标的明确,满足‘苏梦9号’西瓜规范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目的。
‘苏梦9号’西瓜生长势强,肉质疏松,适宜嫁接栽培,在嫁接栽培条件下,肉质细脆,口感号,品质高。嫁接栽培后,肥料应减半,更有利于西瓜品质提高,在标准制定中,肥料使用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温度及水分管理,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实施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围绕西甜瓜新品种、多层覆盖栽培、农艺农机融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集成了西瓜轻简化栽培技术,并制定了多项标准。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完全采纳专家指导意见,并修改完善。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尽快颁布,并及时开展宣贯和培训,促进生产方式更新,规范西瓜生产过程,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绿色产品,促进健康生活。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3—2024
‘苏梦9号’西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Watermelon Sumeng No.9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栽培季节 1
6 产量构成 1
7 栽培技术 2
8 采收 3
9 田间记录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朝阳、孙玉东、徐兵划、顾 妍、黄大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苏梦9号’西瓜高品质栽培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技术、采收、田间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相近地区‘苏梦9号’西瓜高品质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DB3208/T 085-2016 西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并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如种植过瓜类作物的田块,需使用嫁接苗。
栽培季节
冬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12月下旬~2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3月中旬定植,4月下旬~6月中旬采收。
春季小拱棚栽培
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4月定植,6月上旬~7月上旬采收。
夏秋季塑料大棚栽培
6月底~7月中旬育苗,7月下旬~8月中旬定植,9月下旬~10月下旬采收。
产量构成
冬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爬地栽培密度600~800株/667 m2,每株4 Kg~5 Kg,每667 m2产量2400~4000 Kg;吊蔓栽培密度1500-1800株,每株2 Kg~3 Kg,每667 m2产量3000~5400 Kg。
春季小拱棚栽培
爬地栽培密度600~700株/667 m2,每株4Kg~5 Kg,每667 m2产量1600 Kg~3500 Kg。
夏秋季塑料大棚栽培
爬地栽培密度600株~800株/667 m2,每株3 kg~4 kg,每667m2产量1800 kg~3200 kg;吊蔓栽培密度1500株~1800株,每株 2kg~3 kg,每667 m2产量3000 kg~4800 kg。
栽培技术
育苗
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按照DB 3208/T 084-2016执行。
定植前准备
7.2.1田块选择
土地平整,田块周围挖好排水沟。5年~6年内旱田或者2年内种植过瓜类作物水稻田使用嫁接苗。
7.2.2移栽时间
苗龄25d~35d,2~3片真叶时移栽。
7.2.3 作畦
爬地栽培,依据棚的宽度,按照250 cm~300 cm的宽度作畦;吊蔓栽培按照80 cm~120 cm的宽度作畦。
7.2.4 铺设滴灌带、地膜
爬地栽培每行铺设2条Φ16mm滴灌带,吊蔓栽培每行铺设1条滴灌带;铺好滴灌带后覆盖地膜。
7.3 定植
爬地在畦面中间、吊蔓栽培在畦面两侧按照株距打孔定植,定植深度以刚没过基质块为宜。
7.4 定植后管理
7.4.1 温度管理
冬春季栽培定植后及时采用多层覆盖保温,白天不超过35 ℃,夜间保持12 ℃以上;坐果期间白天保持25℃~30℃,夜间18℃~22℃;坐果后,白天保持28℃~35℃,夜间18℃~25℃。夏秋季塑料大棚栽培,定植后2 d~4 d,大棚外晴好天气覆盖遮阳网降温,温度控制不超过40℃,夜间尽可能加大通风量;坐果期间白天不超过35℃;坐果后期夜间不低于20℃。
7.4.2 肥水管理
嫁接栽培的西瓜底肥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20 kg/667 m2,自根苗栽培的西瓜底肥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40 kg/667 m2。定植后当主蔓长到40 cm~60 cm时,及时追肥,爬地栽培每667 m2随滴灌追施速效氮(N)2kg,钙(CaO)2kg;授粉期间不追肥,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量补水;授粉10 d,爬地栽培每667 m2随滴灌追施速效氮肥(N)3kg、磷肥(P2O5)2.7kg、钾肥(K2O)8kg;吊蔓栽培用肥量在爬地栽培基础上加倍。采收前10 d停止施用肥水,为提高糖度,可于采收前7天左右叶面喷施K2SO4 肥(浓度稀释800~1000倍)。
7.4.3 整枝理蔓
爬地栽培保留主蔓和两条侧蔓,及时进行整理;春季小拱棚西瓜栽培理蔓同时需要压蔓;吊蔓栽培保留主蔓和一条侧蔓,及时吊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果实膨大期可停止理蔓。
7.4.4 授粉
塑料大棚栽培,宜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春季选择上午9:00~12:00,选择第2~4雌花进行授粉。秋季选择上午7:00~10:00,选择第3~4雌花进行授粉。若采用蜜蜂授粉,保证至少每棚一箱蜜蜂。
7.4.5 疏果定瓜
爬地栽培每株选留2瓜;吊蔓栽培每株保留1瓜;及时摘除畸形、根瓜。
7.4.6 其他管理
吊蔓栽培,瓜长到250 g左右时及时吊瓜;爬地栽培采收前7d~10 d 进行翻瓜。
7.5 病虫害防治
7.5.1 主要病虫害种类
西瓜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瓜绢螟、红蜘蛛等。
7.5.2 防治方法
7.5.2.1 农业防治
生长期内控制棚内空气湿度;采用嫁接育苗,预防土传病害;及时清除棚内及田块周边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减少虫源基数;及时清除田间发病植株。
7.5.2.2 物理防治
选用银色地膜、悬挂黄板、蓝板,驱避和诱杀蚜虫、白粉虱。
7.5.2.3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和其它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对症用药,并严格执行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农药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采收
8.1采收时间
授粉当天用挂牌、竹签、色环等做标记,采收前确定不同品种成熟期日期,按照标记采收。
8.2 采收方法
采瓜时果实上保留4cm~7cm左右的瓜蔓;瓜温较低、瓜面无露水时采收,高温季节应傍晚采收;避免雨天采收;采瓜和装运过程中轻拿轻放。
8.3 分级
挑出畸形瓜、空心瓜等次品瓜,按照果实重量进行分级,可分为6级:<1Kg、1~1.5kg、1.5~2kg、2~2.5Kg、2.5~3Kg、>3Kg。按照重量等级进行装箱销售。
田间记录
西瓜栽培过程中,做好田间记录,并保存3y以上。
附录A(资料性附录)西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1
表A.1西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 | 防治时期 | 药剂名称 | 稀释倍数 | 使用方法 | 安全间隔期 |
猝倒病 | 苗期 | 72.2%霜霉威水剂 | 600倍~800倍 | 叶面喷雾,每5d~7d一次,连续2次 | - |
枯萎病 | 全生育期 |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 500倍~1000倍 | 喷雾或灌根相结合,每株灌药液250ml~500ml,每7d~8d一次,连续2次~3次 | 7d |
25%咪鲜胺乳油 | 1000倍~1500倍 | 7d | |||
白粉病 | 坐果后期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 600倍~8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7d |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 | 1500倍~20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14d | ||
蔓枯病 | 坐果后期 |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 1500倍~20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7d |
炭疽病 | 坐果后期 | 250g/L嘧菌酯悬浮剂 | 1500倍 | 叶面喷雾,每10d~15d一次,连续2次~3次 | 3d |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800倍~10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15d | ||
疫 病 | 全生育期 | 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 600倍~800倍 | 叶面喷雾,每5d~7d一次,连续2次 | 7d |
病毒病 | 播种前 | 磷酸三钠 | 10倍 | 浸种20m,用清水清洗 | - |
全生育期 | 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 500倍~600倍 | 叶面喷雾,每5d~7d一次,连续2次~3次 | 3d | |
蚜 虫 | 全生育期 | 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 | 2000倍~25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1d |
白粉虱 | 全生育期 | 20%吡虫啉可溶液剂 | 1500倍~20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 7d |
瓜绢螟 | 坐果期 | 10%溴虫腈 | 1000倍~1500倍 | 叶面喷雾,每10d~15d一次,连续2次 | 14d |
红蜘蛛 | 全生育期 | 50%溴螨酯乳油 | 600倍~800倍 | 叶面喷雾,每7d~10d一次,连续2次 | 21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写。根据苏瓜协【2023】第12号文件《关于2023年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第二批)立项的公告》公示,予以立项。
(二)目的和意义
‘海蜜10号’为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杂交一代。该品种果实为椭圆形,果皮底色浅绿,有稀网纹,具有生长势强,一致性好,肉质脆,口感好,耐贮运性强等特点。2015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编号为苏鉴甜瓜201502;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甜瓜(2018)320371。近年来‘海蜜10号’在江苏、安徽、浙江、海南等地均有种植且面积逐步扩大,为了加大‘海蜜10号’推广力度,更好地规范种植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促进高品质甜瓜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厚皮甜瓜栽培技术现状和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试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起草《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邀请了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部门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重点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组织标准审查专家对本标准进行审查,并提出了保贵的意见和建议。
5.本标准审查后再次进行严格修改,提交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在网站上发布。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主要编写人员有陈雯倩、包卫红、张燕、王银元、陈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耀。
陈雯倩: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起草;包卫红:参与、修改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张燕、王银元、陈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确定苏瓜协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与现行其他农业或国家标准无发生技术冲突。主要参照现行《GB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瓜类》、 《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DB32∕T 1994-2012甜瓜春提早穴盘育苗技术规程》、《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441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深入调研了解生产上种植技术规范,结合查阅资料及试验数据,制定本标准。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主要根据‘海蜜10号’的生长规律,结合各项试验结果来验证和调整各项技术参数。本标准起草时,主要技术指标是根据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的栽培方式、留果节位等单因子试验的结果,并参照国家品比试验、国家区域试验和国家生产示范试验中得出的观察数据,反复征求了种植户、从事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1、‘海蜜10号’从2018年起每年参加江苏省甜瓜新品种示范试验,在参试品种中表现都非常优秀。例如:
2019年试验结果:2月15日播种,2月18日出苗,3月19日定植,4月20日坐果,5月27日采收,果实发育期38天,全生育期102天。果实椭圆,果形指数1.36,果皮浅绿色,稀网纹,肉色浅橙色,肉质脆,有淡香味,口感爽口。果实中心含糖量14.7%,边糖13.7%,边心差1.0%,肉厚3.4cm,平均单果重1.17 kg,折合产量1750kg/667m2。
2021年试验结果:2月9日播种,2月13日出苗,3月19日定植,5月3日坐果,6月8日采收,果实发育期37天,全生育期120天。果实椭圆,果形指数1.33,果皮浅绿色,稀网纹,肉色浅橙色,肉质脆,口感爽口。果实中心含糖量15.0%,边糖13.6%,边心差1.4%,肉厚4.0cm,平均单果重1.43 kg,折合产量1793kg/667m2。
2023年试验结果:2月13日播种,2月20日出苗,3月15日定植,4月28日坐果,6月6日采收,果实发育期40天,全生育期114天。果实椭圆,果形指数1.37,果皮浅绿色,稀网纹,肉色浅橙色,肉质脆,无香味,口感爽口。果实中心含糖量15.9%,边糖12.6%,边心差3.3%,肉厚3.4cm,平均单果重1.43kg,折合产量2088kg/667m2。
2、2018年进行不同整枝方式对春季‘海蜜10号’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留果节位在8-16节时,‘海蜜10号’产量随着留果节位增高呈递增趋势, 留果节位在14-16节时,产量最高,较8-10节和11-13节亩产分别高出290kg和203kg。从果实品质来看,8-16节果实中心糖含量均在15.5%-16.5%差异不大,品质相差不大。所以“海蜜10号”最佳留果节位在14-16节。顶部子蔓整枝方式试验表明:采用顶部留一或二条子蔓,子蔓不摘心去除孙蔓的整枝方式时果实中心糖含量和边糖含量均较顶部不留子蔓高,品质好。故在春季‘海蜜10号’生产中,可将留果节位和顶部子蔓的最优整枝方式结合起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3、2021年进行了‘海蜜10号’立架和地爬栽培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爬栽培平均单果重1.92kg,立架栽培1.45kg,地爬栽培果实果形大;地爬栽培平均中心糖含量13.9%,边糖含量7.8%,立架栽培平均中心糖含量13.1%,边糖含量8.5%,地爬栽培边心差较大,口感稍逊于立架栽培;地爬栽培产量1776kg/667m2,立架栽培产量2165kg/667m2,,立架比地爬栽培亩产高约13.3%。综合来看,立架栽培具有产量高,果实外观好,口感优于地爬栽培等优点,地爬栽培具有省工、省物化成本的优点,但亩产量稍低且果实品质较立架稍逊色。农户可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栽培方式。
表1、不同栽培方式下效益统计表
亩用种量(粒) | 用种成本(元) | 材料损耗(元) | 用药成本(元) | 用工时间(天) | 用工成本(元) | 亩产量(kg) | 平均销售价(元/kg) | 亩产值(元) | 利润(元) | |
立架 | 1650 | 990 | 200 | 600 | 15 | 1500 | 2165 | 6 | 12990 | 9700 |
地爬 | 700 | 440 | 130 | 400 | 8 | 800 | 1776 | 6 | 10656 | 8886 |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完全采纳专家指导意见,并修改完善。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尽快颁布,并及时开展宣贯和培训,促进生产方式更新,规范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绿色产品,促进健康生活。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2—2024
厚皮甜瓜‘海蜜10号’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muskmelon Haimi No.10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种植季节 1
6 栽培管理 1
7 病虫害防治 3
8 采收 4
9 废弃物处理 4
10 生产记录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雯倩、包卫红、张 燕、王银元、陈 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 耀。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厚皮甜瓜‘海蜜10号’的产地环境、种植季节、种子种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厚皮甜瓜‘海蜜10号’的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6715.1-2010瓜类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瓜类
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DB32∕T 1994-2012 甜瓜春提早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441 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用塑料大棚保温避雨栽培,也可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地块宜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田块,不应与瓜类作物旱地连作。
种植季节
12月上旬~3月中旬均可播种。1月中旬~4月中旬定植。
栽培管理
育苗
种子质量符合 GB 16715.1-2010 标准要求。选用优质商品基质,采用 50 孔穴盘育苗,按照DB32∕T 1994-2012 的规定执行。种苗标准需达到 2 叶 1 心,根系良好,子叶完整,整齐一致,无病虫害。
定植
6.2.1 定植前准备
搭建大棚:在深耕细耙的基础上,建好大棚,盖上长寿无滴膜。
施足基肥:每亩施用商品性有机肥1500kg,硫酸钾型高浓度复合肥25kg~50kg。有机肥和复合肥面施后用旋耕机深翻入土。
整地作畦:地爬栽培,单行种植,畦宽2m。立架栽培,采用单行或者双行种植均可,深沟高畦,单行种植畦面宽0.8m~1.0m,双行种植畦面宽1.3m~1.5m,沟宽0.3m~0.5m。
铺设滴灌带和覆盖地膜:畦面整平后,距每定植行0.3m~0.5m处铺设一根滴灌带,铺完覆盖地膜。
6.2.2 定植密度
立架栽培,单行每亩定植密度1400株~1600株,双行每亩定植密度1600株~1800株,株距一般为0.35m~0.40m。
定植后温湿度管理
‘海蜜10号’生长适宜温度白天25℃~32℃,夜间15℃~20℃。甜瓜生长发育中较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适时开启通风口,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整枝留果
6.4.1 整枝方式
采用单蔓整枝,当主蔓伸出0.3m~0.4m时,吊蔓上架。主蔓23节~25节摘心,第14节~16节上伸出的子蔓留2叶摘心作为结果枝。除第20节~22节保留1-2个子蔓外,其余节位上伸出的子蔓全部抹除。
6.4.2 辅助授粉
棚室栽培条件下,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氯吡脲辅助授粉或者蜜蜂授粉。辅助授粉时间宜在上午7~11时进行,棚温超过30℃时适当提前。
人工授粉:摘取1朵当日开放的雄花,撕去花冠,然后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抹一下即可。
氯吡脲辅助授粉:根据使用说明将氯吡脲兑成相应浓度的水溶液,蘸或喷1~2天内将开放的结实花子房。
蜜蜂授粉:结实花开放前2~3 天, 一棚内放一箱蜜蜂,每亩放蜂约6000只;当遇到阴雨低温天气,雄花花粉少且活力弱时,结合氯吡脲辅助授粉。
6.4.3 留果
当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每条主(子)蔓选留 1 个发育较好、果形端正优美的果实,其余果实全部摘除,爬地栽培每株选留 1~2 个瓜,立架栽培每株选留 1 个瓜。
肥水管理
6.5.1 网纹形成前肥水管理
定根水,每株0.3kg~0.5kg 。
伸蔓期一般不需浇水施肥。如植株生长较弱时,可随滴灌每亩追施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0kg。
当瓜幼果长到鸡蛋大小时, 随水冲施膨果肥,每亩施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0kg~10.0kg;隔 5-7天每亩冲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3.0kg~5.0kg、中量元素(Ca,Mg)复合肥2.0kg~3.0kg。
采收前 7~10天停止浇水施肥。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7.2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非瓜类连作田建棚。实行水旱轮作或夏季高温阶段灌水闷棚,降低病菌基数。
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全畦覆盖地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防止病害蔓延。
整枝安排在晴天进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7.3 物理防治
大棚通风口及棚门口装上防虫网,防止虫源进入棚内,悬挂黄板驱避和诱杀蚜虫、粉虱。
7.4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考表1用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表1、甜瓜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
病虫害 | 防治时期 | 药剂名称 | 稀释倍数 | 使用方法 | 安全 间隔期 |
蔓枯病 | 发病初期 |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 1500~2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35%氟菌戊唑醇复配剂 | 2000~3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2 次 | 7天 | ||
疫病 | 发病初期 | 68%精甲霜锰锌 | 300~4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687.5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 600~8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 | 7天 | ||
白粉病 | 发病初期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 600~8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 | 1500~2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14天 | ||
病毒病 | 发病初期 | 6%寡糖链蛋白 | 800~1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5.9%辛菌吗啉胍 | 250~3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
蚜虫 | 发病初期 | 22.4%螺虫乙酯 | 3000~4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 | 3天 |
20%氟啶虫酰胺 | 3000~5000倍 | 叶面喷雾,施用1次 | 14天 |
8 采收
果实成熟标准:果实发育期35天左右,坐瓜节位叶片正常衰弱、边缘发黄,果皮颜色转成青中带淡黄色,果柄基部四周有黄斑。采收时保留瓜柄上方蔓长8cm~10cm,用剪刀剪成“T”字形,轻采、轻放,避免损伤果皮。
9 废弃物处理
应符合 NY/T 3441 的相关规定。大棚瓜田的废旧农膜需分类回收处理,甜瓜生产过程及采收后残留在田间的甜瓜植株藤蔓进行堆肥及无害化处理。
10 生产记录
建立田间记录档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档案保存3y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写。根据苏瓜协【2023】第12号文件《关于2023年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第二批)立项的公告》公示,予以立项。
(二)目的和意义
厚皮甜瓜‘海蜜9号’新品种是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育成的早熟杂交厚皮网纹甜瓜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编号为苏鉴甜瓜201501;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甜瓜(2018)320370。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抗病性较强,一致性好,易坐果,果实发育期48天左右。果实为短椭圆形,果皮底色为墨绿色,覆粗密网纹,单瓜重1.78kg左右,果肉黄绿色,肉厚4.5cm左右,中心糖含量15.9%左右,边糖含量8.9%左右,肉质脆,口感好,耐贮运性强。适宜江苏省及类似生态条件地区保护地春季栽培。该品种自推广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规范种植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促进高品质甜瓜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由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写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制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召开编制会议,拟定标准制定工作进度和计划,部署、分配任务。
2. 工作组详细查阅、对比有关标准和相关文献等技术资料;广泛调研厚皮甜瓜栽培技术现状和基础数据,开展调查、试验验证等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依据积累的一手资料作为标准制定的主要技术标准,起草《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初稿。
3. 标准制定工作组进一步讨论起草标准的结构、术语与定义、主要技术指标等,邀请了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部门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中的技术数据参数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修订,对部分标准的条目进行了重点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组织标准审查专家对本标准进行审查,并提出了保贵的意见和建议。
5.本标准审查后再次进行严格修改,提交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在网站上发布。
(四)标准编制小组成员及工作
主要编写人员有张燕、包卫红、陈雯倩、王银元、陈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耀。
张燕:负责标准制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起草;包卫红:修改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陈雯倩、王银元、陈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耀:参与标准文本起草等工作;
二、确定苏瓜协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一) 制定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先进性、适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要求进行标准文本的编写。本标准制定注重科学性、统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工作总结、生产调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验证总结,以及生产者的验证等程序完成本标准的制定,使本标准具有充分的科学性。
(二)编制依据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与现行其他农业或国家标准无发生技术冲突。主要参照现行《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GB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瓜类》、 《DB32∕T 1994-2012甜瓜春提早穴盘育苗技术规程》、《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441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深入调研了解生产上种植技术规范,结合查阅资料及试验数据,制定本标准。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起草时根据厚皮甜瓜‘海蜜9号’的生长规律,结合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施的密度、肥料、留果节位等单因子试验的结果来验证和调整各项技术参数。并参照国家品比试验、国家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示范试验中得出的观察数据。
1、2018年进行不同整枝方式对春季‘海蜜9号’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海蜜9号’留果节位在14-16节时,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方面表现都最佳。‘海蜜9号’节间较短,留果节位14-16节处于植株中部,下部及上部叶片为果实初期膨大及后期生长都能提供较多养分,故留果节位在14-16节表现最佳。顶部子蔓整枝方式以顶部留两根子蔓作营养枝,子蔓不摘心,顺其自然生长的方式最佳,果实糖度最高且产量最高。‘海蜜9号’果形较大,且果实发育天数在45-52天,所需养分较多,在进入果实发育后期,需要在顶部留子蔓作营养枝,且不摘除孙蔓让其自然生长,以提供更多养分。在春季‘海蜜9号’生产中,可将留果节位和顶部子蔓的最优整枝方式结合起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海蜜9号’从2018年起每年参加江苏省甜瓜新品种示范试验,在参试品种中表现都非常优秀。例如:
2019年试验结果:2月15日播种,2月18日出苗,3月19日定植,4月23日坐果,6月13日采收。果实发育期52d,全生育期120d。果实椭圆,果形指数1.25,果皮墨绿色,粗网纹,肉色黄绿色,肉质脆,有淡香味,口感爽口。肉厚4.1cm,果实中心含糖量16.1%,边糖11.8%,边心差4.3%,平均单果重1.86kg,折合产量2912kg/667m2。
2023年试验结果:2月13日播种,2月20日出苗,3月15日定植,4月30日坐果,6月21日采收。果实发育期53d,全生育期132d。果实椭圆,果形指数1.29,果皮墨绿色,粗网纹,肉色黄绿色,肉质脆,有淡香味,口感爽口。肉厚4.1cm,果实中心含糖量15.7%,边糖9.0%,边心差6.6%,平均单果重2.27kg,折合产量3314kg/667m2。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试验验证,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试验数据,为‘海蜜9号’的栽培技术生产保驾护航。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未有采用相关国际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至今无发生重大分歧意见。完全采纳专家指导意见,并修改完善。
六、采用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的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尽快颁布,并及时开展宣贯和培训,促进生产方式更新,规范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绿色产品,促进健康生活。
七、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ICS | 65.020.01 |
CCS | B31 |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团体标准
T/JWMA 001—2024
厚皮甜瓜‘海蜜9号’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muskmelon Haimi No.9
2024 - 05 - xx发布
2024 - 05 - xx实施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5 种植季节 1
6 栽培管理 1
7 病虫害防治 3
8 采收 3
9 废弃物处理 4
10 生产记录 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 燕、包卫红、陈雯倩、王银元、陈 华、姚健雷、王映春、江雯静、李元杰、罗 耀。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厚皮甜瓜海蜜9号的产地环境、种植季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厚皮甜瓜‘海蜜9号’的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GB16715.1-2010 瓜菜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瓜类
DB32∕T 1994-2012 甜瓜春提早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441 蔬菜废弃物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用塑料大棚保温避雨栽培,也可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地块宜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田块,不宜与瓜类作物旱地连作。
种植季节
12月上旬~3月中旬均可播种,1月中旬-4月中旬定植。
栽培管理
育苗
种子质量符合 GB16715.1-2010要求。选用优质商品基质,采用50孔穴盘育苗,按照DB32∕T 1994-2012的规程执行。种苗需达到2 叶1心,根系良好,子叶完整,整齐一致,无病虫害。
定植
6.2.1 定植前准备
搭建大棚:在深耕细耙的基础上,建好大棚,盖上长寿无滴膜。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商品性有机肥1500kg,硫酸钾型高浓度复合肥25kg~50kg。有机肥和复合肥面施后用旋耕机深翻入土。
整地作畦:采用单行或者双行种植。深沟高畦,单行种植畦面宽0.8m~1.0m,双行种植畦面宽1.3m~1.5m,沟宽0.3m~0.5m。
铺设滴灌带和覆盖地膜:畦面整平后,距每定植行0.3m~0.5m处铺设一根滴灌带,铺完覆盖地膜。
6.2.2 定植密度
立式栽培。单行定植密度每亩1200株~1500株,双行定植密度每亩株1300~1800株,株距一般为0.4m。
定植后温湿度管理
生长适宜温度白天25℃~32℃,夜间15℃~20℃。甜瓜生长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若空气湿度过高,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适时开启通风口,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整枝留果
6.4.1 整枝方式
采用单蔓整枝,当主蔓伸出0.3m~0.4m时,吊蔓上架。主蔓23节~25节摘心,第14节~16节上伸出的子蔓留2叶摘心作为结果枝。除第20节~22节保留1-2个子蔓外,其余节位上伸出的子蔓全部抹除。
6.4.2 辅助授粉
棚室栽培条件下,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坐果灵辅助授粉或者蜜蜂授粉。辅助授粉时间宜在上午7~11时进行,棚温超过30℃时适当提前。
人工授粉:摘取1朵当日开放的雄花,撕去花冠,然后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抹一下即可。
坐果灵辅助授粉:根据棚温将氯吡脲兑成相应浓度的水溶液,蘸或喷1d~2d内将开放的结实花子房。
蜜蜂授粉:结实花开放前2d~3d, 一棚内放一箱蜜蜂,每亩6000只;当遇到阴雨低温天气,雄花花粉少且活力弱时,结合氯吡脲辅助授粉。
6.4.3 留果
当幼果长到乒乓球大小时,保留发育较好、果型规整的幼果,每株留1果,其余全部摘除。
肥水管理
6.5.1 网纹形成前肥水管理
定根水,每株0.3kg~0.5kg 。
伸蔓期一般不需灌水施肥。如果植株生长较弱时,每亩可随滴灌追施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0kg。
当瓜幼果长到拳头大小时, 随水冲施膨果肥,施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每亩5.0kg~10.0kg;隔 7d~10d随水冲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每亩3.0kg~5.0kg、中量元素Ca,Mg复合肥每亩2.0kg~3.0kg;结果期大约30d时再随水冲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每亩3.0kg~5.0kg、中量元素Ca,Mg复合肥每亩2.0kg~3.0kg。
6.5.2 网纹形成期肥水管理
网纹形成初期忌高温高湿,控制灌水。在纵向网纹几乎全部出现后开始灌水,到网纹开始布满整个果实后结束灌水。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采收前10d~15d停止灌水施肥。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7.2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非瓜类连作田建棚。实行水旱轮作或夏季高温阶段灌水闷棚,降低病菌基数。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全畦覆盖地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防止病害蔓延。整枝安排在晴天进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7.3 物理防治
大棚通风口及棚门口装上防虫网,防止虫源进入棚内,悬挂黄板驱避和诱杀蚜虫、粉虱。
7.4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考表1用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表1 甜瓜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
病虫害 | 防治时期 | 药剂名称 | 稀释倍数 | 使用方法 | 安全 间隔期 |
蔓枯病 | 发病初期 |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 1500~2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35%氟菌戊唑醇复配剂 | 2000~3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2 次 | 7天 | ||
疫病 | 发病初期 | 68%精甲霜锰锌 | 300~4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687.5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 600~8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 | 7天 | ||
白粉病 | 发病初期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 600~8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 | 1500~2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14天 | ||
病毒病 | 发病初期 | 6%寡糖链蛋白 | 800~1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5.9%辛菌吗啉胍 | 250~3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3 次 | 7天 | ||
蚜虫 | 发病初期 | 22.4%螺虫乙酯 | 3000~4000倍 | 叶面喷雾,每 7天~10天 一次,连续 2 次 | 3天 |
20%氟啶虫酰胺 | 3000~5000倍 | 叶面喷雾,施用1次 | 14天 |
8 采收
果实成熟标准:果实发育期50d左右,坐瓜结位叶片正常衰弱、边缘发黄,果皮颜色由青转成墨绿色,果柄基部四周有黄斑。采收时保留瓜柄上方蔓长8cm~10cm,用剪刀剪成“T”字形,轻采、轻放,避免损伤果皮。
9 废弃物处理
应符合 NY/T 3441 的相关规定。大棚瓜田的废旧农膜需分类回收处理,甜瓜生产过程及采收后残留在田间的甜瓜植株藤蔓进行堆肥及无害化处理。
10 生产记录
建立田间记录档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档案保存3y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
2024年4月2日